彝族医药源流简史 - 彝医

您的位置: 彝医 彝族医药源流简史详细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(1949—2004 年)

发布时间:2021-06-21 16:53 本文来源: 系统

解放以来,共发掘出《齐苏书》(《明代彝医书》)、《医病书》、《医病好药书》、《看人辰书》、《小儿生理 书》等10余部彝文医药手写本,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古籍。第一次普查发现了天然药物1013种,还采集了标本,进行了分类和鉴定。并从其中选出基源清楚、临床常用、疗效明确的彝药103种,编撰出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 《彝药志》。1984年以后,又开展了第二次普查,在第一次基础上多发现了药物200余种,共计1292种。

新中国建立以来,由于党和政府对民族医药的重视,西南各省区对彝族医药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现代西南各省出版了众多的彝族医学专著,如:云南出版的有《彝药志》、《彝族医药荟萃》、《彝族医药学》、《哀牢本草》、《楚雄彝州本草》、《峨山彝族药》、《中国彝医》、《全国首届民族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》、《云南民族医药》等书,四川出版的有《彝族医药史》、《彝族动物药》、《彝族植物药》、《彝汉针灸》和《彝族医经》等书。

20世纪70年代以来,在滇、黔、蜀三省发掘出20余种彝文手写本医药古籍,已经整理出版了10余部。这些古籍,大部分是彝药及单方验方,有少部分是论述彝族医学基础理论。

现代的彝族医药研究著述如雨后春笋,层出不穷,无论在数量、质量和内容层次上,均较古籍有了质的飞跃,彝药数量扩展至1000余种,开发岀不少治疗疑难顽症的新药,产生了许多科研成果,方药及基础理论的整理研究已超过古人,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。展望未来,开展彝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、加强彝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、彝药的化学成分分析、药理作用、有效成分提纯、新药开发研制、临床科研与应用,仍是现在和将来不懈努力的方向。实施彝药规模化种植、加工研制新药、彝药产业化、提供保健和治疗用药、占领市场份额、振兴彝族医药产业,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
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(1949—2004 年)
网站纠错